一、副食品是什麼?為什麼寶寶需要它?

「副食品」是指在母乳或配方奶之外,額外給寶寶吃的固體或半固體食物。

寶寶出生後的前四到六個月,母乳或配方奶是提供主要營養的來源,隨著寶寶逐漸成長,光靠母乳的營養已經不夠了,特別是鐵和鋅,在六個月後需求增加,寶寶原本在媽媽體內存下來的鐵也幾乎吸收完了,而母乳中的鋅會隨著哺乳時間增加而變少,所以需要開始靠副食品來補充。

鐵對寶寶的腦部發育和造血很重要,鋅則有助於免疫力、味覺和生長發展;如果沒有獲得充足的量,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抵抗力及生長發育。

吃副食品除了補足所需的營養外,還能幫助寶寶學習咀嚼吞嚥的能力,慢慢從喝奶過渡到可以接受不同質地味道的食物,也能減少日後挑食的機會,不過要特別記得,副食品最初只是輔助,並非馬上取代母乳。

二、什麼時候是寶寶開始吃副食品的好時機?

根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寶寶應該 純母乳哺育至 6 個月大,並從 6 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同時持續母乳哺育至 2 歲或更久。這樣能確保寶寶在前半年獲得足夠免疫保護與最佳營養來源。

不過,在台灣與許多國家,臨床實務上也常會建議 46 個月之間即可開始嘗試副食品,前提是寶寶已經展現「準備好」的生理訊號。因為從這個時期開始,光靠母乳或配方奶已經無法完全滿足寶寶快速成長所需的熱量、蛋白質與鐵質,副食品能幫助補足營養缺口。

 

如何判斷寶寶準備好吃副食品?注意觀察以下幾個訊號:

1.          4~6個月齡大的寶寶。

2.          脖子有支撐力能夠保持頭部穩定。

3.          用小湯匙輕壓舌頭時,很少反感或做出嘔吐反應。

4.          在大人的支撐幫助下能夠坐穩。

5.          看到大人吃東西時會想伸手去抓或張嘴模仿,表現出對食物的興趣。

 

      為什麼副食品不能太早或太晚?

 

太早開始吃副食品(4 個月前):

1.          吞嚥和咀嚼能力尚未成熟,容易增加嗆到、噎到的風險。

2.          消化系統發展相對不完全,難以處理固體食物,導致消化不良。

3.          腸道黏膜屏障、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增加過敏的風險。

 

太晚開始吃副食品(超過 67 個月):

1.          4 個月後母乳營養逐漸不滿足寶寶的發展所需,太晚添加副食品可能影響腦部發展與生長發育。

2.          錯過最佳探索食物意願的時機,容易造成挑食或偏食。

3.          口腔肌肉與咬合發展不足,可能影響吞嚥咀嚼的能力與發音問題。

4.          延遲添加副食品,特別是高致敏性食物(蛋、海鮮、牛奶等),反而可能增加過敏風險。

 

👉 tips:爸媽不需要太過於專注「月齡」,最重要的是觀察寶寶的發展狀態。若寶寶逐漸出現準備訊號,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加入副食品,讓孩子在安全快樂的環境中學會新的飲食技能!

三、第一次嘗試副食品,該怎麼開始才安心?

寶寶準備第一次接觸副食品時,我們最關心的是「要如何開始第一步才安心」,爸爸媽媽可以從最簡單、最容易接受的質地開始,其中最常見就是「十倍粥」;所謂十倍粥,將白米和水以 1:10 的比例熬煮成細軟稀粥,用湯匙或攪拌棒打碎成沒有顆粒感的米糊狀,適合剛開始學習吞嚥的寶寶,初次先給 12 小匙嘗試,隨著寶寶逐漸適應,再慢慢增加份量,接著就可以依序從 軟塊,循序漸進地練習吞嚥和咀嚼能力。

除了質地的轉換,也需謹遵「單一食材原則」:一次只餵一種新食物,觀察幾天左右,確認沒有過敏反應之後,才能嘗試下一種。

觀察重點包括:皮膚是否出現紅疹或搔癢、腸胃是否腹瀉或嘔吐、呼吸道是否咳嗽或呼吸困難。

此外,副食品不建議添加任何調味料調味,保留食材的天然風味,幫助建立最純粹的味覺基礎,也能減少過多調味料帶來的負擔。

從十倍粥開始,並搭配「注意衛生、由少到多、由細到粗、一次一樣、仔細觀察」的原則,是讓寶寶安心接觸副食品、爸媽放心陪伴的最佳方式。

四、副食品要先吃什麼?蛋,不一定要避開!

「食物那麼多到底要先給寶寶吃什麼?」其實副食品沒有一定的添加順序,重點在於循序漸進、讓寶寶能夠安全吞嚥並逐漸習慣各種食物的質地與味道。

一般來說,可以先從比較不容易引起過敏又可練習吞嚥的食材開始,從十倍粥逐漸發展為五倍粥,再逐步加入米精、麥精或是綿密的蔬菜泥、水果泥,這些食物濕潤柔軟,方便練習吞嚥,也能幫助消化系統慢慢適應糊狀、半固體食物的消化。

而爸媽最畏懼的像蛋、肉類、海鮮或花生等常被認為「容易過敏」的食材,也不用太過於害怕而一再延後,不敢給孩子嘗試,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相關研究都指出,適時引入這些食物,反而比刻意拖延更能降低過敏風險。

最重要的是,在選擇副食品食材時,應以「當季、當地、新鮮」為優先,不僅提供高營養價值,也能讓寶寶更適應天然食物的風味,只要把握均衡原則,讓孩子從小接觸到多樣化的食材,就能為健康飲食打下良好基礎。

五、面對副食品過敏反應,爸媽該怎麼做?

在嘗試副食品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可能會遇到寶寶出現過敏反應,但這並不代表寶寶從此不能吃該食物,很多時候只是消化系統未發育成熟,暫時無法接受。

遇到症狀輕微的過敏反應,爸媽不必過度擔心,可以先暫停該副食品,過一段時間再重新嘗試,通常寶寶第二次接受建立耐受性、腸胃更成熟後,許多副食品還是能順利接受,不過在接觸雞蛋、海鮮、花生等過敏高風險食材時,建議選擇在白天家中,以少量開始嘗試,方便觀察並隨時應對。

常見的副食品過敏反應包括皮膚紅疹、嘔吐、腹脹、拉肚子、流鼻水或打噴嚏,通常會在 30 分鐘到 2 小時內出現,大多數症狀會在一天內逐漸舒緩。

添加副食品時,記得一次只引入一種新食材,方便快速找出引發過敏的原因,如果家族中有相關過敏體質,或寶寶本身屬於高風險族群,就要更謹慎嘗試,在必要時諮詢醫師。

只要保持耐心循序漸進,大部分寶寶都能逐漸享受多樣化的副食品,並獲得成長所需的營養。

 

六、餵寶寶副食品的安全小祕訣

1.          避免噎食:準備副食品時要將食物切碎或壓成泥,避免提供整粒堅果、硬塊蔬果或肉類,降低寶寶噎食風險。

2.          食材選擇與保存:副食品以新鮮食材為主,烹煮需全熟,剩餘份量應冷藏或冷凍保存,避免細菌滋生。

3.          衛生習慣:餵食副食品前要洗手,餐具與調理工具確實清潔消毒,並避免與大人食物交叉污染。

4.          餵食環境:餵副食品時讓寶寶坐在餐椅,保持安靜、安全的環境,避免邊玩邊吃,培養專心進食習慣。

5.          避免同時多項改變:嘗試新副食品時,不要同時更換奶粉品牌,以利觀察寶寶反應,減少腸胃不適或過敏疑慮。

推薦閱讀>> 嬰幼兒保健食品怎麼挑選?小兒科許登欽醫師教您如何安心選擇

七、爸媽最常問的副食品小問題

  1. 副食品一定要從十倍粥開始嗎?
    不一定,但十倍粥是最常見、也最容易入口的起點,適合剛開始練習吞嚥的寶寶。之後可以慢慢嘗試蔬菜泥、水果泥,增加食材多樣性。
  2. 寶寶拒吃,要不要強迫嘗試?
    不強迫,否則容易造成排斥、厭惡感。爸媽可以試著調整在不同時間、不同口感,或改變副食品的稠度質地,循序漸進的嘗試看看。
  3. 可以提前準備副食品冷凍嗎?
    可以一次準備、分裝冷凍,需要時再取出加熱使用,不過要特別注意保存時間和加熱方式,避免營養流失、細菌滋生。
  4. 開始副食品後還要喝奶嗎?
    要的,副食品在初期扮演輔助的角色,母乳、配方奶仍是寶寶的營養主要來源。
  5. 每種新食物要吃幾天才換?
    每一種新食材至少嘗試 23 天,觀察確認有無過敏反應或消化不適,再進行下一種,這樣更安心。

 

從開始準備副食品那一刻起,就知道寶寶的小肚子即將要面對更多新挑戰。愛兒膜益生元結合兒童專利六支益菌 x 半乳寡糖益生元,依照寶寶成長需求幫助改變菌叢生態、維持消化道健康,陪伴寶寶在副食品的探索旅程中更穩定,更安心茁壯。

 

參考資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2009)‎.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 model chapter for textbooks for medical students and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          嬰兒副食品添加原則及方法.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3.          嬰兒副食品添加.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孕產兒關懷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