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天冷吃什麼?冬季飲食原則

1. 冬天大作戰:暖身又暖心,怎麼吃才不變胖?? 

寒冬一到,熱騰騰的鍋物成了暖身暖心的第一選擇,但伴隨著佳節美食和活動量減少,體重往往悄悄跟著上升。從冬至、聖誕到春節,想大快朵頤又不擔心胖嘟嘟,該怎麼吃才聰明?

 
不用拒絕美味,也能守住體態! 掌握冬天飲食技巧,選對食材、注意湯底、控制份量,讓你在享受幸福鍋物的同時,健康不打折、體重不失控! 
這個冬天,別讓體重成為節慶的陰影,學會正確的飲食秘訣!在享受熱騰騰美味的同時,也能輕鬆守住健康與體態。今天帶你掌握暖冬飲食的關鍵技巧,讓你放心吃、暖暖過冬、不怕胖! 

2. 冬季挑戰:運動少,大餐多,熱量難管控

冬天,讓人又愛又恨的季節,一方面有熱騰騰的美食和節日的歡樂,一方面卻潛藏著讓體重悄悄攀升的危機。寒冷的氣候、忙碌的節日活動,再加上運動習慣容易中斷,讓冬天成為體重管理的「高風險時段」。常見的冬季三大挑戰,體重管理的隱藏陷阱: 
 
(1) 氣候挑戰:寒冷天氣的美食誘惑 
冷冷的天氣裡,一鍋熱氣騰騰的火鍋、一碗暖心的關東煮,或是辛辣濃郁的麻辣鍋,總是讓人難以抗拒,不過,這些冬季美食往往隱藏著許多熱量陷阱。而厚重的冬衣更像是隱形的「遮掩罩」,讓我們對身材的變化毫無警覺,進一步放縱食慾。 
 
(2) 節慶誘惑:熱鬧聚餐的熱量累積 
冬至的湯圓、聖誕節的大餐、跨年的聚會、農曆新年的圍爐......冬天幾乎是節日的代名詞,每個節日都少不了美味佳餚的陪伴,無不挑戰著我們的飲食自制力。而這些節慶大餐的熱量,常常在歡樂之餘,悄悄地「囤積」在我們的身體上,成為來年體重管理的難題。 
 
(3) 運動難關:低溫寒冬,動力瞬間冷凍 
低溫天氣常讓人選擇「明天再動」,運動計畫一拖再拖,日常活動量直線下降。然而,隨著熱量攝取不斷增加,熱量進出失衡的情況也就愈發明顯,難怪冬季總是被稱作「最胖的季節」。 
 
在這樣的季節裡,掌握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讓身心維持最佳狀態,避免冬季成為體重管理的「高危期」。

3. 吃多多胖多多?認識這些冬季熱量陷阱

寒冷的冬天總是讓人對美食難以抗拒,尤其是熱騰騰的火鍋、暖心的澱粉類食物和節日必備的美酒。然而,這些美食中藏著不容忽視的熱量陷阱,稍不注意,就可能讓熱量悄悄超標,身材跟著失控!冬季常見的高熱量美食雷區,你踩到了嗎?

 
(1) 火鍋湯底:喝下的是湯還是「油」? 
冬季不可或缺的火鍋,看似健康又營養,但湯底卻可能是熱量的主要來源。麻辣鍋濃郁的湯底因高油脂、高鹽分而出名,牛奶鍋、起司鍋則多加入大量乳製品與油脂調味。煮久了的湯底,還可能累積更多動物脂肪與加工品的隱藏熱量。喝下一碗湯,不僅滿足味蕾,還會讓你喝下很多「隱形熱量」。 
 
(2) 澱粉的誘惑:一口接一口,難以停下來 
白飯、麵條、餃子、年糕、湯圓這些熱騰騰的澱粉類食品,是冬季的暖心首選。然而,它們多屬於高GI(升糖指數)食物,容易快速升高血糖,又迅速下降,讓人更快感到飢餓,吃得更多。再加上冬天活動量少,熱量消耗減少,脂肪更容易堆積。如果不想成為「澱粉愛好的犧牲者」,選擇適量才是關鍵。 
 
(3) 肥肉與加工食品:熱量炸彈的雙重打擊 
吃火鍋怎能少了五花肉或雪花牛?雪白的油脂是它們滑嫩口感的秘密,但這些食材的熱量也高得驚人!再搭配香腸、魚餃、蟹棒等加工火鍋料,熱量更是一路飆升。更別提台灣人愛用的沙茶醬、麻醬等調味料,熱量翻倍不是問題。 
 
(4) 節日酒精:熱量不輸甜品的「液體麵包」 
冬季佳節少不了舉杯歡慶,但酒精飲品其實是隱藏的高熱量元兇。酒精每克含有7大卡熱量,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都高。無論是啤酒、威士忌還是紅酒,一杯接一杯,輕鬆就喝進好幾碗白飯的熱量。此外,酒精還可能影響肝臟代謝與內分泌系統,對於原本飲食不均衡的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4. 破解陷阱:不胖嘟嘟過冬

火鍋不僅是滿足味蕾的好選擇,也是攝取營養的好機會。然而,吃火鍋時稍不注意,容易讓人不知不覺累積過多熱量,造成體重上升。不過,冬天吃火鍋不一定會發胖,只要掌握幾個簡單的小技巧,既能享受美食,也能安心維持好身材。 
 
(1) 換個湯底,健康暖心有一套 
想要火鍋既健康又美味,只要記住一句話:“湯底要清澈見底”。火鍋是一個很棒的原形食物和蔬菜水果的來源,既能滿足味蕾,又有豐富的營養,湯底的選擇決定火鍋健康與否的關鍵。麻辣鍋、牛奶鍋雖然風味十足,但過多油脂和鹽分,讓整體熱量飆升。 
選擇清澈的昆布鍋、番茄鍋或藥膳鍋,不僅減少不必要的熱量,還能充分展現蔬菜和其他食材的鮮美滋味。下次點火鍋時,記得選擇清澈湯底,輕盈與美味兼得! 

(2) 澱粉少一點,青菜多一點 
每餐以「一拳大小」為澱粉攝取原則,並優先選擇芋頭、玉米、地瓜等未精緻澱粉補充膳食纖維,飽足又營養。精緻澱粉類主食如白飯、麵條、餃子、年糕,吃起來確實過癮,但攝取過多的澱粉容易造成熱量累積。 
如果嘴饞難耐,不妨多加些青菜,既能增加飽足感,還能幫助腸胃蠕動,讓每一口都更健康。 
 
(3) 瘦肉和海鮮更有料,遠離加工製品 
肉是火鍋的靈魂,在選擇肉品時,注意高脂肪的品項。豬五花和培根牛固然美味,但白花花的油脂隱藏不少熱量,選擇雞胸肉、鴨胸或牛肩胛,減少脂肪攝取,保留美味口感。海鮮如蝦、魚片、干貝、花枝是優質蛋白的來源,低脂又營養滿分。 
加工製品如魚板、小香腸、魚丸等雖然下飯,但多為高鈉且熱量不低,淺嘗即可,優先選擇原型食材,才是火鍋的正確打開方式!。 
 
(4) 小酌怡情,開心不負擔 
建議每天控制在1~2杯之內,選擇酒精濃度較低的飲品,既享受氛圍又不過度傷身。節慶時刻,與親朋好友圍爐小酌,暖身又增添歡樂。酒精適量飲用無妨,但過量不僅會增加身體負擔,還可能因高熱量的酒精轉化為脂肪,體重悄悄上升。飲酒時也可以搭配豐富的蔬菜和高蛋白低脂的食材,減少身體的不適和額外熱量,真正做到開心無負擔! 

5. 關鍵提醒:控制分量與改變習慣

(1) 控制份量:吃得剛剛好 
節慶聚餐難免會安排吃到飽的行程,常常讓人一不小心就「放飛自我」,切記不要為了「吃回本」而讓自己真正吃到飽,甚至過飽。 
無論是聚餐或外食,將目標設置八分飽,既能避免攝取過多熱量,也能減少腸胃的不適感。適度的控制不僅讓美食更加享受,也能為健康加分。 

(2) 改變飲食習慣:聰明選擇更安心 
飲食順序與選擇很重要,不論節日或平日正確的飲食順序有助於保持飲食平衡: 
A. 先吃蔬菜:利用膳食纖維感到飽足,降低後續進食過量的風險。 
B. 選擇白肉與海鮮:相較於紅肉,白肉和海鮮脂肪含量較低。 
C. 澱粉放最後:比起精緻澱粉,未精緻的澱粉讓營養更均衡。 
D. 天然食材優先:火鍋料等加工食品盡量減少,減輕身體負擔。 
 
(3) 火鍋愛好者小提醒:別忽略鈉攝取 
火鍋湯底中往往隱藏著高鈉,過量的鈉與調味料會增加身體的負擔。適量喝湯,並補充鉀元素來平衡體內的電解質,像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火鍋吃完後記得適度喝水,促進體內代謝,協助排除多餘鹽分,讓身體更加輕盈舒適。 
 
(4) 節後輕食:給身體喘口氣 
節日聚餐後,身體可能因應付大餐而感到沉重,可以安排一天的輕食日或蔬果日,讓腸胃稍作休息。 
也可以考慮嘗試52斷食法,以「一週」為單位的間歇性斷食方法,一週裡任選兩天進行極低熱量的輕斷食,剩下的五天則維持正常飲食,給身體更多喘息的空間,減輕過多熱量負擔。 
 
(5) 動起來:冬天也要保持活力 
寒冷的冬季總讓人想賴在沙發上,但適量的活動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關鍵。每天散步30分鐘,或做一些簡單的居家運動,都能幫助身體消耗多餘的熱量,同時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 
運動不必追求強度,只要持之以恆,就能在享受節日之餘,維持健康活力。 
 
節慶的歡樂不僅來自於美食,也來自於良好的身體狀態。 
學會聰明選擇、不過量進食,並保持一定的活動,輕鬆度過每一個充滿美味與笑聲的節日! 

6. 享受冬季美食,健康輕鬆過冬

健康與美味並非對立,只要稍加用心,就能兼得兩者! 
多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季節蔬果,如菠菜、白菜或蘿蔔,既能增加飽足感,也有助於腸道健康。烹調方式上,多運用蒸、燉或煮,減少油炸帶來的負擔,同時保留食材的天然風味。此外,加入薑、肉桂等天然辛香料,既提升口感,又有驅寒暖身的效果。 
冬天也別忘了補水,搭配花草茶或熱湯,不僅暖胃,更能促進代謝。最重要的是,吃得愉快、適量,讓美食成為身心的雙重享受。 
這個冬天,用健康的方式盡情品味美味佳餚,暖心又不胖身,為寒冷的季節增添更多自在與美好! 

營養師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