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家長的心肝寶貝,為了使孩子長得健康長得強壯,家長常會替他們準備保健食品,但巿面上產品五花八門,有維他命、酵素、益生菌、益生元等等…到底要怎麼挑選才安心呢?我們特別邀請到小兒科許登欽醫師來分享寶貴的經驗,該怎麼挑?該怎麼吃?一次告訴辛苦的家長們。
 

為什麼挑選小朋友保健食品需要特別注意?

要知道如何替寶寶挑選保健食品就要先認識寶寶腸道的構造。嬰兒腸胃道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消化大分子養份的酵素還没長成,腸道細胞處於易受傷害的階段,所以這時候僅能接受像母奶這種最天然的食物,從母奶裏含有的乳醣、蛋白質、脂肪酸、細胞、酵素、免疫球蛋白IgA、母乳寡糖等成份獲得營養並刺激腸細胞發育。没有這些練習我們的消化功能不會成熟,消化酵素不會分泌,所以母奶在促進寶寶消化道成長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腸胃道除了負責消化吸收,鮮少有人知道它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小腸黏膜上有很多白血球聚集的區塊,這些白血球負責教育人體分辨我們吃進去的外來物質,是有益的(例如食物、養份),或是有害的(例如細菌、病毒),日後人體再接觸到這些外來物質的時候才能對它們做出正確反應。這些免疫功能的訓練與調節,對孩子的健康影響深遠。
 

因此我們在替孩子挑選保健食品的時候,就要選擇可以輔助增進孩子健康功能的產品。
 

鐵是血紅素構造的重要成份,負責攜帶足夠的氧氣到身體各個器官。純母奶寶寶四個月大後建議補充鐵劑1mg/kg/day,直到寶寶開始吃含鐵質副食品為止,以免在這期間發生缺鐵性貧血。
 

維生素D

維生素D不僅促成骨骼發育,它對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大腦和神經系統都有助益,還能抑制慢性發炎反應引起的疾病。純母奶寶寶或使用配方奶尚未達1000cc/day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可以補充維生素D 400IU/day直到寶寶開始吃富含維生素D的動植物食物及接受適當日曬為止。
 

益生元

由於醣分析化學的進步,很多單醣化合物被發現,我們稱之為寡醣益生元。母乳中的”母乳寡糖 (HMO)”近年被研究最多,它是由2~9個不等的單醣結合而成,到目前為止已發現母奶中有200種以上的母乳寡糖,它是以葡萄糖加乳醣形成的半乳寡醣或乙醯基葡萄糖胺作為中心基本結構,再與其他種類的單醣依不同順序和立體關係結合而成。
 

HMO(母乳寡糖)的作用很多:

  1. 它是Bifidobacterium雙岐桿菌,及Bacteroides擬桿菌的食物,有助於嬰兒腸道早期有益菌株的定殖。
  2. 它直接阻止壞菌在腸黏膜附著。
  3. 它影響腸細胞分泌聚醣和黏液,維持腸黏膜屏障功能。它促進黏膜細胞之間緻密斑(tight junction)的功能表現,維持腸黏膜完整性。
  4. 它透過細胞激素調節腸黏膜細胞及白血球免疫功能,增加Th1,Treg細胞的活性。

益生菌

益生菌的好處已廣為人知,可歸納如下:

  1. 以量取勝,用大量的好菌抑制壞菌生長,且好菌菌種愈多樣化愈能增進腸道健康。
  2. 益生菌填補腸黏膜細胞間的漏洞,避免大分子過敏原直接進入組織血液中引起過敏反應。
  3. 益生菌可以消化膳食纖維,產生短鏈脂肪酸,提供腸細胞養分。也可以消化乳醣降低腸道溶質濃度,減緩腹瀉症狀。
  4. 與免疫細胞一起作用,調節免疫功能,可以改善過敏症狀或是其他代謝症候群疾病,例如肥胖及第二型糖尿病等。
  5. 腸道內益生菌產生神經傳導物質,經血液循環到大腦,建立”腸腦對話”, 可以改善焦慮或腸躁症的問題。

 

益生菌的產品太多了,家長要把握一些挑選的原則:

  1. 能耐熱、耐酸,可在腸道定殖才好。
  2. 功能性益生菌的選擇要考慮到”菌株”層次,不單單是看”菌種”。就好像同樣是人種,也有分台灣人、美國人、日本人等等的不同。不同菌株會有不同功能,各廠商通常會以代碼標示其菌株,並且說明以此菌株所做的研究發現証實了有什麼特殊功能。
  3. 益生菌怕高溫,保存在室溫的產品,要注意不要接觸到高溫環境以免益生菌失去活性。

 

所以在選購益生菌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參閱廠商提供的研究報告,確定使用的菌株是安全而且可以達到所訴求的功能。由這個評量的標準就能篩選掉許多品牌。因為廠商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他要有自己的實驗室,實驗動物,培養細菌設備,和良好的貯存菌株環境。但基於這是要讓寶寶吃得更健康的補充食品,完整的安全的研究絕對是必要的。

 

嬰幼兒健康食品種類繁多,那些是確實需要的,挑選的時候該注意甚麼細節,大家都有基本概念了。照著我建議的原則做,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